close

  美國《僑報》4月12日文章,原題:旅游預警 未雨綢繆勝過亡羊補牢 中國游客在馬來西亞遭菲律賓綁匪綁架一事牽動海內外華人的心。據大馬媒體報道,菲律賓綁匪開出了高額贖金,大馬政府已派遣專家進行談判。
  這一消息傳遞出兩方面信息:一是綁匪出於勒索贖金的考慮,暫不會威脅人質安全;二是無論是否答應綁匪都會陷入兩難——如果交付贖金,無疑是縱容劫持行為;如果拒絕,人質又將面臨生命之虞。
  華人游客在海外遭遇不測的事件近年屢有發生,如2010年20餘名香港游客在菲律賓被劫持、2013年一對臺灣夫婦在大馬遭劫持等,旅行安全風險凸顯。中國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應該慎之又慎,尤其在中國人出游越來越頻繁且容易成為綁架目標的大環境之下。
  那麼,有什麼“權威指南”可供游客參考呢?目前中國的旅游預警信息主要由國家旅游局發佈,實用價值比較有限:或是簡單提示目的地國發生了政治動蕩,具體情況卻語焉不詳;或是轉述眾所周知的新聞報道,對海外旅行的指導作用普遍不大。事實上,海外旅游安全是十分複雜的問題,往往由目的國的政局、衛生防疫、交通甚至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因素決定,各種相關信息自然是越詳盡越好。比如,此次中國游客被綁架的沙巴州,雖是個旅游勝地,外國游客眾多,但該地在歷史上是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爭議地區,衝突不斷,更是菲綁匪活躍地。這些信息,中國游客未必知道,可由中國駐當地使館給予反饋指導。
  在這方面,美國做法值得借鑒。美國的旅游預警由國務院主導,衛生部、交通部等數十個國內部門,以及所有駐海外大使館、領事館配合;瀏覽相關網站,隨便選擇一個國家,都會出現各種實用信息,從大使館聯繫方式、簽證信息,到犯罪狀況、醫療救助、發生意外以後的種種應對措施,可謂無所不包;同時,還根據目的地國的政治局勢、文化、天氣、傳染性疾病等指數,通過模型分析,定期發佈旅游提醒及警告,可謂細緻入微。
  此次人質劫持事件如何收場?人們祈禱著,同時更要吸取教訓。中國政府機構若能更加重視旅游預警機制,中國人踏出國門前若能根據目的地危險性作出取捨,顯然有助於減少此類悲劇發生,畢竟,未雨綢繆要勝過亡羊補牢。  (原標題:美華媒:完善旅游預警機制讓中國游客少受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v88wvga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